安徽大学学报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国际刊号:1000-2162
国内刊号:34-1063/N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4750 人次
 
    本刊论文
人的视域下的“自在自然”

  论文导读:在哲学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自然”范畴的认识一直以来就存在着多种争论,特别是对“自在自然”的认识,有一些学者据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的论述,断章取义的认为马克思不承认“自在自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其实,马克思不仅不否认“自在自然”之于人的存在的先决意义,更认为人的主体性正是借助于对“自在自然”的认识和实践改造才得以确立的。如果对这种区分从认识论上做出进一步探究,不难得出做出这种划分的认识论前根据,是建立于人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认为“自在自然”对人来说是“无”,其所指意义应当是指向主体的完成意义上而言的,否则这样的判断没有任何哲学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自在自然,理性,人,价值

  在哲学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自然”范畴的认识一直以来就存在着多种争论,特别是对“自在自然”的认识,有一些学者据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的论述,断章取义的认为马克思不承认“自在自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其实,马克思不仅不否认“自在自然”之于人的存在的先决意义,更认为人的主体性正是借助于对“自在自然”的认识和实践改造才得以确立的。“自在自然”不仅是人存在的物质基础,更是人的本质力量展示、发挥的的对象。本文意图从这一立场出发,谈谈对“自在自然”的认识。论文发表

  1.“自在自然”的提出是以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发挥为前提的

  就宇宙存在的整体性而言,包括人在内的一切存在者都是宇宙运化、宇宙间诸种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对自然事物与社会存在的区分也只是随着人的主体性的凸显才出现的。伴随着人的主体性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又力图对自然存在做出进一步划分,以实现对人的主体性的精确性认识,从而又将自然界划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两种基本类型。所谓“自在自然”是指独立于人这个主体之外,按照自身的运动规律运动发展着的和未被纳入人类实践范围的那一部分自然界或自然物。“自在自然”是一个尚待开发的物质领域,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扩展和深入,它逐渐成为人类实践的对象和改造的对象,成为人类物质生活的母体。所谓“人化自然”是指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使自然界并使人自身的自然属性和器官成为了人化了的世界,即自然被赋予了人类法的意义和性质。这二者作为一对矛盾的范畴而存在,矛盾中的任何一方的存在都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因此我们既然承认“人化自然”对人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必须承认“自在自然”不仅存在而且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这种区分从认识论上做出进一步探究,不难得出做出这种划分的认识论前根据,是建立于人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人的理性的展开是借助于对认识事物的对象性限定来实施的,理性将这种对象性事物称之为客体,相对于客体存在的人即为主体,对自然的不同区分,既是在主客体关系模式下得出的认识结论。认为“自在自然”对人来说是“无”,其所指意义应当是指向主体的完成意义上而言的,否则这样的判断没有任何哲学和实践价值。

  2.“自在自然”揭示了人的生成的自然属性

  对自然界作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区分,本质上反映了人的构成的二重性,即自然性和社会性。从人的生成过程看,“自在自然”的“自然”属性揭示了人生成的基本特点。首先,“自在自然”具有整体性,是相对于人的主体能力之外的一切客观世界存在物。之于人生成的过程而言,“自在自然”的存在具有无限性,由“自在自然”所标示的宇宙存在,是人生成的前提条件。人类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离开“自在自然”谈人的存在于发展,违背这一事实,必然导致绝对唯心主义。马克思在其《1848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关于“自在自然”问题的批判,就表达了马克思对绝对唯心主义的这种批判思想。其次,“自在自然”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人类尚未出现之前,自在自然就已经存在了,“自在自然”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人化自然”是从“自在自然”中脱离分化而来。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论文发表。同时,人类社会又是不同于自在的自然史的特殊创造过程,形成人化的自然和人类学的自然界。人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3.“自在自然”是人的认识无限性、实践能动性展开的物质基础

  3.1人的认识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

  不仅在于认识的终极目标具有无限性,更在于认识的对象具有“自在自然”的基本属性即无限性。在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认识过程中,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的认识对象也会呈现为一个有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对象不断地由潜在对象转化为现实的对象,由无限者成为有限者,由“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自在自然”的存在,不仅为认识提供了终极目标,也为实践中检验认识规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

  3.2“自在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无限广阔的拓展空间和不竭的自然资源

  若说感性世界之外的天然自然界对人没有意义,那么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就无须向现实的感性世界之外的天然自然界拓展。但是我们知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自然资源都是由无限的“自在自然”提供,对此马克思有一段经典的论述“没有自然界,没有无感情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一部人类实践的发展史就是天然自然界不断地转化为“感性世界”的历史。这种无限的转化之所以带有必然性,在于无限的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和不竭的自然资源。因此,人类认识的任务永远不会完结,尚未认识的永远比已经认识的腰多,人类的实践任务也永远不会终结,尚未创造的永远要比已经创造的多,这也是人类生存的动力。

  3.3“自在自然”为人提供了“诗意的栖息地”,是人精神家园的最终安息处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异化现象以空前尖锐的方式表现出来,成为世界范围内人们所关注和思考的重大问题。异化就是指作为主体的人所创造出的东西反过来成为主体的对立面或异己力量来控制、支配和奴役人。马克思指出“社会活动的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的、不收我们控制的、与我们愿望背道而驰的并抹煞我们的打算的物质力量”。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其一般属性就是对象化,人的劳动必然产生出物品、社会关系这些对象化的客观存在。这些对象化的劳动产品及其劳动过程同人并不是单一的同一关系,在劳动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劳动活动本身及其对象化结果会转变为与人相反对、相对立的东西,使人陷入异化境地。今天人类对世界改造的深广程度已非常深巨,因而所产生的异化问题的严重性也越来越令人不安,异化问题成为人类所共同思考的中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精神特别需要得到安慰,而“自在自然”的那种无忧无虑、无为而治的境界,使身处“异化”桎梏的精神得到彻底的放松。论文发表

  总之,从人的视域下看待“自在自然”,“自在自然”绝不仅仅是一种纯粹客观的、与人的存在毫无关联的存在者,而是确立人的价值主体地位的物质承载者、精神放飞者。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安徽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